大模型爆发后 数字人行业开启淘汰赛
2025-10-30 15:43:07 来源:界面新闻
2021年,形形色色的数字人开始现身于直播间、广告画面以及影视短剧之中,突然走红的“柳夜熙”曾一度让数字人成为热门话题。然而,在大模型问世之后,提及这一概念的公司数量却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AI智能体、AI助手。
从理论层面来讲,大模型的兴起实际上赋予了3D数字人更强的对话能力,对其商业化应用也会起到推动作用。但实际情况为何并非如此呢?
一位投身于AI虚拟陪伴领域的创业者向界面新闻透露,市场上的数字人公司日益减少,核心原因在于缺乏AI能力。特别是在3D数字人领域,大模型的爆发实际上对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2D数字人落地速度较快,市场占比达到70.1%。3D数字人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占比为29.9%。主要原因在于,3D数字人仍受限于技术的迭代速度。
一位与多家数字人公司有过合作的LED显示屏厂商CEO向界面新闻表示,数字人行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头部公司的产品表现出色,但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而且GPU成本较高、服务不稳定,难以实现7×24小时无差错服务。
曾打造出国风虚拟人“翎Ling”的3D数字人公司魔珐科技入局较早,是仍在行业中立足的公司之一。对于行业的变化,魔珐科技创始人兼CEO柴金祥教授认为,很多公司被淘汰,是因为在AI大模型已经规模化应用时,数字人的能力却未能与大模型相匹配。“大模型代表语言能力,数字人代表身体能力,如果大脑很强大,身体却跟不上,那自然无济于事。”柴金祥坦言,此前很多数字人公司没有走AI研发的道路,能力也相对有限。
柴金祥拥有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3D数字人相关研究。他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未来若想做好3D数字人,需要有高质量的数据积累、稀缺的人才储备以及强大的美术能力等。
但无论是在数据还是人才方面,数字人公司都面临一定的瓶颈。例如在数据方面,目前文生图片和视频等数据相对丰富,但涉及人体动作和环境交互的3D数据仍然较为匮乏,而且大部分公司没有积累数据的能力。此外,柴金祥提到,一直以来,从事3D内容制作和AI研究的人才是相互分离的,将这两类人才汇聚在一起存在一定难度。
大模型的爆发加速了行业的洗牌和分化。当下的一个趋势是,3D数字人的制作开始朝着平台化方向发展。
平台化的前提是市场的接受程度。一位行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很多提供数字人方案的公司,其落地领域主要集中在展馆、文旅景区、教育培训等场景,工具化的属性更为明显。这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发布鼓励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促使许多机构重视数字化应用。
更为重要的是,AI技术的进步加速了整个产业链成本的降低,使真正的规模化成为可能。
以往,受限于质量、成本、延时这三大难题,3D数字人无法大规模应用。但如今情况有所改变。IDC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经理程荫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术的推动下,AI数字人的技术架构得以升级:头部厂商依托语义和垂直领域大模型,构建起新一代数字人技术栈;多模态能力不断取得突破,表情生成、动作捕捉、语音合成、视觉理解等关键技术模块通过超大规模预训练,推动数字人在形象、交互和自主决策等方面得到提升。此外,AI的普及也降低了很多终端设备部署数字人的成本。
基于自主研发的文生多模态3D大模型及云 - 端协同架构,魔珐科技近期上线了具身智能3D数字人开放平台,供开发者使用。根据魔珐科技的公开演示,开发者可以在3分钟内完成数字人接入。据界面新闻了解,目前这一开发平台已在数字人客服、培训助手、导购等岗位得到应用。
早在2021年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柴金祥就提到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平台化。但直至如今,技术条件才逐渐成熟。柴金祥认为,随着智能化的升级,近年来AI已经能够撰写文章、编写程序甚至做出决策,并且可以调用各种API成为智能体,但AI依然缺少“身体”。按照他的判断,有了大模型支撑的“大脑”,3D数字人更大的市场是扮演白领的角色,而开放平台可以成为基础设施。
今年8月,专注于数字人领域的影眸科技完成新一轮数千万美金融资,宣布将在其3D生成平台中上线百亿参数级新模型。百度则在今年发布数字人技术nova,同样朝着平台化方向发展。
从进入大众视野到成为热门,再到逐渐受到外界质疑,数字人的商业模式始终是核心问题,但这不仅关乎技术的进步,还涉及伦理边界。今年618期间,罗永浩数字人在百度电商开播,开播26分钟的GMV超过真人带货1小时。但从2024年开始,不同平台已相继发布规则进行监管,数字人主播并未如预期般普及。
可以确定的是,更多开放平台的出现将降低数字人制作的门槛。但数字人在AI时代将如何发挥作用,和众多AI应用的发展一样,目前尚无定论。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大模型爆发后 数字人行业开启淘汰赛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