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中标AI大单,360积极拓展B端市场
2025-10-31 12:03:59 来源:中国经营报
10月28日,武汉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一期)的中标结果正式揭晓,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360”)以1.32亿元的价格成功中标。
《中国经营报》记者经梳理发现,近期360在人工智能领域接连拿下多个来自B端客户的大额订单。仅在今年10月,360该业务线在AI相关项目上中标金额累计超过3亿元。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记者表示,获得亿元级订单会对360的收入规模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不过,由于项目制业务模式的特点,其毛利率通常低于标准化产品销售,所以短期内对利润的提升效果相对有限。”
斩获多个大单
近期,武汉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一期)中标结果公示,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单位:武汉三六零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南方(武汉)自动化有限公司)以1.32亿元的投标总价成功中标。
据悉,该项目的招标方是武汉长江新区长新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5年3月成立,是武汉长江新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100%控股的国有企业。项目意在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依托长江新区现有的场地配套基础进行建设。
该项目的建设内容涵盖五大板块,均围绕AI展开。其一为AI安全云建设,其二是AI应用工场和AI学院建设,其三是AI政务中心、AI公共服务中心、AI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AI产业升级中心建设,其四是算力配套建设,其五是配套工程建设。
除了武汉项目,360近期在AI领域的订单不断落地。10月28日,苏州三六零智能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联合体成员,与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等企业携手,成功中标“呼和浩特市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产业示范基地项目EPCO总承包”,项目金额约1.6亿元;更早之前的10月13日,宁波三六零科技有限公司也顺利拿下“宁波数字安全产业基地项目(信息化部分及人工智能)——算力资源租赁”项目,中标金额约2268万元。
郭涛指出:“360能够拿下多个AI领域的大单,主要得益于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深厚积累,凭借所积累的企业级客户资源和行业经验,进军智慧城市、工业质检等B端场景具有显著优势。而且这一做法有效避开了C端通用大模型市场的激烈竞争,通过聚焦垂直领域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如政务、能源行业的专用模型),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壁垒。”
发力B端AI市场
此前,360在AI领域的业务拓展主要聚焦于C端市场。360集团董事长、CEO周鸿祎曾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推广旗下的C端AI产品纳米AI搜索。例如,今年年初周鸿祎开启“送车直播”活动,吸引大量用户参与并下载使用纳米AI搜索;在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发布会前,又以“要干掉市场部”为话题引发舆论热潮,宣称将独自完成整场发布会,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实际上,360曾在B端安全市场占据一定份额,但2019年与奇安信分开后,双方业务划分明确:360主攻C端个人安全市场,奇安信则专注于B端政企安全市场。不过此后,360已宣布重返并全力拓展政企安全市场。
从财报数据来看,目前360的B端业务收入占比仍有待提高。以2025年半年报为例,其主营业务中,互联网及智能硬件业务实现营收35.2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3.27%;安全业务营收2.54亿元,仅占总营收的6.73%。如今,360显然正以AI为重要切入点,加速回归B端市场。
郭涛分析认为:“尽管360在C端AI领域尚未打造出具有现象级影响力的爆款应用,但通过在短视频生成、智能硬件绑定等领域的持续运营,有效提升了自身AI品牌知名度,为B端业务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力的品牌支撑。更重要的是,纳米AI搜索庞大的C端用户群体产生的海量数据反馈,能帮助优化多模态算法精度,进而间接提升行业解决方案的技术成熟度与实用性。”
对于360近期在B端市场获得的几笔订单表现,郭涛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AI技术的可行性,有助于缓解市场对其生存能力的担忧。
在郭涛看来,360未来面临的更大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如何在开源生态共建与代码可控性之间找到平衡,如何防范巨头凭借算力成本优势发起的价格战,以及如何应对《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新规带来的合规成本上升。“归根结底,360能否持续推出毛利率超40%的创新产品,将是检验其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360实现营业收入38.27亿元,研发费用达15.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40.89%。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连续中标AI大单,360积极拓展B端市场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