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AIoT智启新篇
2025-10-31 15:09:45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南京10月31日电(赵畅) 十五年,是一次跨越的征程,更是一场执着的奔赴。自2010年在太湖之畔首次拉开帷幕,直至发展成为行业高端峰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已与无锡携手走过了十五个春秋。
十五年来,累计有超过5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会议和展览,吸引了逾200万人次汇聚于此,推动了300余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合作金额超1500亿元。
一城、一会、一展,是无锡打造世界级物联网产业集群的有力见证,更是无锡以物联网为基石,描绘城市现代化未来的现实途径。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无锡提出了“人工智能 + 物联网”融合发展(AIoT)的思路。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双向赋能主线,搭建起合作交流的新平台,拓展了产业跃迁的新空间。
概念探索驶向集群领跑
从概念探索起步,到如今形成覆盖“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无锡物联网走出了一条“需求带动应用、应用倒逼技术、生态催生产业”的独特发展之路。
在培育初期,市场尚不明朗、产业刚刚萌芽,无锡率先以典型案例为引导,全面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并在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标准方面赢得了国际“话语权”。在成长期,无锡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向专业化、高端化、场景化转变的趋势,明确聚焦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一感两网”领域,加速构建特色细分赛道,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截至2024年底,无锡物联网集群规模以上列统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2500亿元,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3家,上市企业83家。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荣获物联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称号。
当产业跨越了以“万物互联”为核心的规模化扩张阶段,以“万物智联”为特征的物联网“二次腾飞”新时期正蓬勃兴起。在这一阶段,物联网正朝着技术融合、数据驱动、应用深化等方向转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与物联网发生着深刻的“化学反应”。人工智能不仅为海量的物联网数据提供了价值挖掘的有力工具,更推动物联网产业从“感知连接”向“认知决策”迈进;而物联网的海量数据和丰富场景,也为人工智能的进化提供了宝贵的“燃料”和广阔的“试验场”。
顺应时代变化,踏上智能浪潮。无锡深知,这既是物联网产业集群“保持领先”面临的现实挑战,更是实现“能级跃迁”的历史机遇。无锡勇立潮头,提出“人工智能 + 物联网”融合发展的思路,推动人工智能成为物联网的“智慧大脑”,让物联网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感知躯体”,二者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共同构建一个可感知、会思考、能决策的智能产业新生态,向着智能物联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新高地加速前进。
感知引领筑实融合支点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而智能传感器则是构建这一网络的基础。在无锡物联网“一感两网”的产业布局中,智能传感器被明确列为首要聚焦领域,它不仅是物联网感知世界的“神经末梢”,更是人工智能能够触及并理解现实世界的“数据源头”,成为“人工智能 + 物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以智能传感器为切入点,无锡正沿着双向赋能的路径系统推进产业发展。一方面,通过提高传感器的感知维度、精度和智能化水平,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训练数据。
无锡着力推动传感器企业的产品技术创新,针对微机电系统(MEMS)制造、红外传感、惯性导航、光纤传感等领域,结合产业实际需求梳理技术清单,开展“揭榜挂帅”活动,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支持北微传感、集萃感知等重点企业突破视觉、触觉等多模态融合传感器的核心技术,提升智能终端的感知、交互和认知能力。
同时,依托全域近200家创新载体以及超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助力企业研制攻关概念样机和标志性产品。2022年,无锡先进感知研发中心成立,打造了具有研发创新和量产能力的自主可控国产八英寸MEMS公共服务平台,为无锡中小微传感器设计与产品企业开发、打样、试制各类深海、深空、深地和高温、高压、高精度传感器产品提供支持。
一张覆盖无锡全域的高精度感知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为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提供数据基础。航天新气象自主研发的气象传感器能够精准探测感知大气层信息,为航天事业和气象监测提供数据支持;车联天下通过整车智能传感器数据融合,为智能座舱和高阶自动驾驶方案提供支撑;航征科技以雷达、超声波等传感技术为基础,结合基于各水体监测场景开发的核心算法,打造水体感知装备,守护城市水脉。
另一方面,无锡通过搭建专业化实训中心、感知平台,持续验证、优化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进而推动新一代智能传感器的迭代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在工业领域,今年4月,无锡成立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数据采集与实训中心,聚焦汽车及零部件、传统机械等无锡优势产业,提供工业场景的各类作业数据采集和机器人训练服务,以数据滋养算法模型,助力产业链企业提高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精度和决策效率。
在城市治理领域,江阴市全域物联感知平台整合了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充电等城市多个领域的数据,依托人工智能分析实现精准感知和精细治理,该模式荣获“2024IDC中国智慧城市特别奖——数字城市领军者”优秀奖。
智联未来赋能千行百业
走进兴澄特钢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智能化生产带来的变革场景一目了然。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能够在0.1秒内精准识别钢材表面仅0.02毫米的细微裂纹,大幅提高了缺陷检出率;炉温预测模型实现了高炉内部的“透明化”,为炉温调控提供了精准依据。
作为无锡物联网“一感两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搭建了一座从虚拟空间通往物理世界的桥梁,让工业大模型能够实时“看到”设备运行状态并自主优化生产,成为“人工智能 + 物联网”发挥价值的核心场景。
立足自身产业优势,无锡聚焦人工智能与工业垂直场景的结合,深入实施行业模型培育计划,将43个重点项目纳入培育清单。其中,红豆集团、兴澄特钢、优奇智能等11家无锡本土制造业龙头企业联合科大讯飞、百度等通用模型研发机构,针对性地开发适合自身生产需求的细分行业模型;雪浪数制、千帆竞桨、智现未来等3家工业互联网及软件企业则围绕制造业的共性需求,开发面向全行业的垂直领域模型,推动人工智能更精准地服务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聚焦能源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朗新科技自主研发了“朗新九功”人工智能能源大模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市场化交易、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等能源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并基于对能源市场全场景的数据积累和实践验证,构建了覆盖全链条的智能化能力。雪浪工业大模型实现了高端装备行业知识文档的高质量解析与管理,能够自动抽取有机化学反应的底物、产物及反应条件等,已应用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
不仅在产业领域,无锡还将“人工智能 + 物联网”的融合应用拓展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分类别建立了“场景需求 - 供需平台 - 应用推广”的全链条机制,常态化发布场景需求和供给能力“两张清单”,对“人工智能场景推广能力中心”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商”这两大赋能工具,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
在这里,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更多领域的创新实践正在加速孕育,开辟了卫星物联网、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的发展空间。锡山区依托智慧城管平台,上线了城市管理车载智慧巡查系统,对占道经营、暴露垃圾、车辆违停等33类事件进行识别、预警,并自动生成案件发送至锡山区智慧城管平台,进行立案、派遣、整改、回复的全闭环处理。鹏鹄物宇研发的卫星信使实现了卫星双向文字通信、位置追踪、应急救援上报、实时数据回传,已应用于户外作业、海上航行、应急救援等领域。
时代的考题不断更新,产业的初心始终未变。当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相遇,当产业坚守与创新突破交汇,无锡正紧紧抓住“人工智能 + 物联网”融合发展的主线,在时代变革中抢占先机,全力驶向万物智联的广阔天地。
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表示:“立足产业基础,把握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新机遇,更高水平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加快打造世界级物联网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蓝图上,无锡正以产业积淀为笔、创新实践为墨,持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产业实践的新答卷。”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原标题:无锡:AIoT智启新篇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