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迎“睡眠经济”新风口,专家:须防范过度宣传
2025-10-31 15:16:32 来源:新京报
当下,遭受睡眠问题困扰的消费者日益增多。有的存在失眠症状,有的则会过早醒来,还有部分消费者面临睡眠质量欠佳的情况。睡眠已然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之一。在此情形下,不少食品饮料企业将目光投向了“睡眠经济”,各类具备减压、安神、助眠功效的食品纷纷涌入市场,许多消费者被其“助眠”宣传所吸引。
实际上,多年前一些企业就引入了睡眠饮料的概念,并推出添加助眠成分的产品。从当前市场状况来看,未获得保健品标识的产品仅为普通饮料,不能宣称具有特定功效。然而,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多款普通饮料采用“擦边球”的宣传手段,致使部分消费者误以为这些产品具有实际的助眠功效。
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48.5%)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扰,且睡眠困扰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晚睡”和“失眠”在年轻群体中十分普遍。专家提醒,若遭遇失眠问题,应及时就医。若想晚上睡个好觉,白天需保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放宽心态、戒烟戒酒并适量运动。
“睡眠经济”延伸至多个行业
因睡眠问题而兴起的睡眠经济,是围绕改善睡眠质量需求形成的经济形态,涵盖寝具、助眠产品、监测设备、数字应用及相关服务等业态,核心消费群体主要为90后、00后。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睡眠健康产品创新及消费洞察报告》指出,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6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955.8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6586.8亿元,万亿市场前景可期。在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数十家企业布局睡眠产品,如喜临门、麒盛科技、梦百合、慕思股份、华熙生物、佐力药业等,涉及家居、医药、科技等多个领域。
今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和知萌咨询机构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4年消费端呈现三大转变:国民健康意识推动“被动失眠”向“主动干预”转变,“日间 + 夜间”双时段睡眠模式趋于常态化,睡眠消费成为健康消费的主流板块。产业生态重构为“技术研发 - 智造服务 - 多元渠道”三级体系,伴随家居、科技、健康、医疗、数字化五大细分市场的崛起。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强度增大,年轻人成为睡眠问题的高发群体。00后和90后常受入睡困难困扰,成为熬夜主力军。年轻群体开始通过购买助眠产品来改善睡眠质量,睡眠经济消费主体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从助眠香薰、眼罩,到催眠App、白噪声音频,再到床垫、食品等领域,睡眠经济成为消费行业的新热点。
饮料产品是助眠类产品中较为常见的品类。除药企开发助眠类保健饮品外,一些食品饮料企业也涉足这一领域。早在2019年,蒙牛、君乐宝、三元、旺旺、养乐多等企业就纷纷进入助眠市场。过去几年,乳企纷纷推出助眠饮品,如光明的“新舒睡奶”、蒙牛的“晚上好牛奶”、伊利的“欣活优享膳底配方奶粉”、雀巢的“怡养晚宁奶粉”等。在饮料行业,新京报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一些睡眠饮料添加了γ - 氨基丁酸、酸枣仁、茶叶茶氨酸等成分。核桃乳品牌六个核桃推出添加γ - 氨基丁酸(GABA)的核桃乳——梦浓,娃哈哈推出白桃风味酸奶饮品“妙眠酸奶”,饮料品牌日加满推出“甜睡”营养素饮料产品,同样添加了γ - 氨基丁酸。
除γ - 氨基丁酸外,褪黑素是更多消费者的选择,不过这类产品通常是获得“蓝帽子”的保健品,如脑白金口服液、汤臣倍健褪黑素片等,可宣传助眠等功效。电商平台唯品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其平台上的褪黑素销量同比增长30%。美团买药2024年底数据显示,褪黑素片销量显著增长,购买主力集中在90后、00后群体,占比超70%。保健助眠领域在内容及货架电商均呈现两位数的高增长态势,其中褪黑素人气最高。
助眠产品市场空间提升
众多食品饮料品牌推出助眠类产品,背后是市场空间的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1月 - 7月,某电商平台保健食品大盘销售额为247.91亿元,同比下降11.2%,环比下降16.6%,整体呈下滑态势;但助眠细分市场表现出色,销售额达5.95亿元,同比增长39.2%,环比增长9.5%,成为逆势增长的核心领域。
仅从添加GABA类产品的销售情况来看,今年1月 - 7月,某电商平台上GABA销售额为1.07亿元,同比增长52.9%,位居第二。市场情报数据显示,某电商平台上,2021年GABA产品销售额达1.6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67.5%。GABA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6年,其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4.8亿元增长至7.5亿元。此外,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 - 2030年中国功能性食品行业全景调研与战略前瞻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 - 2030年,褪黑素市场规模将从15.4亿元增至超50亿元。
睡眠市场的发展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例如,睡眠软糖品牌BUFFX自2020年4月成立后,一年内完成三次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红杉资本、梅花资本、黑蚁资本等。今年10月10日,广东睡力矩阵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睡力矩阵智能睡眠家具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市场推广,以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睡眠领域的市场地位。
专家:消费者须警惕“伪科学”“神器”
对于当代消费者而言,失眠正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之一。今年3月,国际睡眠日来临之际,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这是我国首份客观、科学、权威的睡眠数据报告。
报告显示,睡眠困扰包括夜间如厕、夜间易醒或早醒、入睡困难等。结果表明,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排除因上夜班等因素导致日夜颠倒的特殊人群后,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平均上床时间为22:04,平均入睡时间为23:15,平均睡醒时间为6:38,平均起床时间为6:40,男性均晚于女性。
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这项研究,依托可穿戴设备的睡眠监测能力及相关研究平台,在获得用户知情同意并主动参与研究的前提下,收集用户的睡眠与运动健康等客观数据,同时采集用户的主观数据,开展居家环境下睡眠现状研究。本次参与研究的用户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覆盖我国31个省份,累计招募志愿者超15万人。
随着睡眠质量愈发受到重视,许多消费者在寻找助眠产品时,难免遭遇虚假宣传问题。今年9月,中国消费者杂志社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七成受访者睡眠时长不达标,近六成使用助眠产品后出现不良反应;食品类助眠产品存在虚假宣传、价格虚高等问题。75.2%的受访者遇到过助眠产品不同程度的虚假宣传,超八成受访者遇到助眠产品价格虚高问题,67.6%的受访者认为产品价格与实际价值不符。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睡眠产业分会秘书长汪光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防范睡眠产品中的“过度宣传”问题,消费者需警惕那些引用一堆看似高深的“伪科学”词语,却无法清晰说明如何具体影响睡眠生理过程的产品;同时也要警惕自称对所有人都有效的“神器”,部分品牌在宣传时会夸大个别成功案例或强调舒适感,却淡化潜在风险。
(文章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食品饮料行业迎“睡眠经济”新风口,专家:须防范过度宣传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