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每周都在迭代!人形机器人为啥进步“神速”?
2025-11-03 10:03:00 来源:新华社
“每周都有新变化!科幻般的场景正逐步变为现实!”这是记者近期在深圳调研人形机器人产业时的深切体会。
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内,机器人“小众”正在展示打拳动作。

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小众”在打拳。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扫腿、出拳、跳舞、跨越15厘米高的路障、摔倒后再爬起……在众擎机器人位于深圳的实验室里,身高1.38米、体重40公斤的人形机器人“小众”为记者呈现了一连串流畅自然的动作。
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姚淇元表示:“‘小众’跳舞的节奏极快,就算是专业舞者,也得学习一番才能跟上它的节奏。”

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联合创始人姚淇元介绍机器人“小众”。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从一年前刚开始学会模仿人类的步伐,到一年后能够轻松完成高难度动作。现场的记者忍不住发问,人形机器人为何能有如此快速的进步?未来又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姚淇元称:“坚定的开源策略是我们的机器人不断进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将部署代码和训练代码进行开源,吸引全球开发者一同参与应用生态的建设。我们单款产品的版本更新频率达到了每周一次,从设计图纸到首台原型机落地,仅需大约6个月时间。”

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调试代码。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开源是基础,协同是核心。
众擎机器人所在的深圳南山区,有一个发展活力十足的“机器人谷”。这里聚集着越疆科技、优必选、云鲸智能、普渡科技等上百家机器人研发及相关上下游企业,还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

这是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拍摄的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越疆科技市场总监谢凯旋说:“在这一片区,上下楼的企业就是产业链的上下游,整个产业园就是完整的产业链。依托深圳完善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我们能够迅速制作样品并形成产品。”
自主识别指令、精准抓取食材、控制火候,还能根据用户需求实时做出调整……越疆科技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化身粤菜大厨,为记者端上了一份香气扑鼻的煲仔饭。

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制作咖啡拉花。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在谢凯旋看来,从只能完成“擦盘子”这类简单动作,到如今能够独立完成做煲仔饭等复杂任务,算法的持续优化和场景数据的反馈都不可或缺。
要想获得数据反馈,就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作为支撑。企业自身在拓展市场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开辟新的应用场景,助力机器人企业探索发展之路。

10月29日,在广东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为记者装爆米花。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署长赵冰冰表示:“一些机器人企业在发布新产品后,很难迅速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商业机会。我们已经开放了政务巡检、巡警、消防等79类机器人应用场景,推动机器人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场景的验证中加快迭代升级。除了开放政务场景,我们也在协助机器人企业寻找更多的终端市场应用场景。”
今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正式成立。龙岗区还打造了机器人6S店、机器人剧场、机器人街区,展现出其抢占新赛道、把握新机遇的决心。

10月28日,在位于广东深圳的机器人6S店内,机器人在弹钢琴。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龙岗区副区长徐红丽说:“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涵盖智能软件、核心零部件、整机集成、场景应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我们正在拟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安全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对智能机器人的运营和应用进行监管,定期开展数据备份、漏洞扫描等安全检查管理工作,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0月28日,在位于广东深圳的机器人6S店门口,机器人在跳舞。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10月28日,在位于广东深圳的机器人6S店门口,机器人在踢球。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这是10月28日在位于广东深圳的机器人6S店内拍摄的众擎机器人。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这是10月28日在位于广东深圳的机器人6S店内拍摄的众擎机器人。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文章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记者手记:每周都在迭代!人形机器人为啥进步“神速”?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