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快评|巨型吊牌防“蹭穿”?这波站商家!
2025-11-04 14:00:44 来源:第一财经
 “双十一”网络促销期再度来临,近日,“巨型吊牌防退货”事件登上了微博热搜。
商品丰富且价格实惠的大促销活动,本应是电商商家与消费者实现双赢的欢乐节日。然而,部分品类(主要是服饰)过高的退货率,让众多商家苦恼不已。从网络信息来看,相当一部分退货并非是因为衣物质量问题,而是消费者穿过之后,卡在“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节点进行“薅羊毛”操作。这也正是商家发明巨型吊牌的直接缘由。
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发明”看似是件小事,实则反映出当前国内消费市场不够成熟、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的现状。通常在这类问题上被批评的是商家,但此次,笔者认为商家的做法并无不妥,买家的问题更为突出。这种利用规则恶意“蹭穿”后再退货的另类“羊毛党”,实际上是在破坏公共消费环境,最终会损害消费者自身的利益。
电商平台推出便利退货的举措,本意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然而,部分人却将其滥用,把网店当成了“免费试衣间”。有人将网购的新衣物用于旅游拍照、社交活动,穿用几天后再退回,衣物上还残留着汗渍、化妆品、体味甚至宠物毛发。污损的衣物增加了商家的清洗、复原以及物流成本。若进行二次销售,还会损害其他消费者的利益。
这种行为与普通“羊毛党”有所不同。普通“羊毛党”一般是在商家为了吸引客户而推出的营销活动中获利,“薅”和被“薅”的双方都比较满意。而前者则属于典型的滥用、恶用规则,是耍小聪明来损人利己。这种不光彩的行为破坏了公平交易原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侵害了无辜商家的利益。长此以往,必然会增加交易成本,让诚实守信的人也一同承受信任危机带来的危害。
更为恶劣的是,恶意退货还衍生出了骗取“运费险”理赔的新形式。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电商平台普遍推出运费险,尤其是在“618”“双十一”等促销节点,投保费用通常由商家承担。一些人为了赚取退货寄送费和运费险赔付款之间的差价,大量下单后再无理由退货来“坐地生财”,这使得商家损失包装物料、快递费等,保险公司也成了“冤大头”。
尽管电商平台和有关部门对恶意退货现象进行了整治,但仍未能完全杜绝。公开数据显示,电商服饰领域的退货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女装退货率高达50%至60%。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24年四季度,女装是退货率最高的品类,女装直播的退货率甚至超过80%。
恶意退货增加了商家的成本,部分无法承受的商家无奈退出市场,甚至欠款“跑路”。而留下来的商家,有些为了应对高退货率,选择提高售价来维持利润,导致商品性价比下降,形成了“高退货率→提价→性价比降低→更高退货率”的恶性循环。总之,恶意退货除了让个别人获得一时的小便宜外,对整个电商生态毫无益处。
长期以来,很多人潜意识里存在“无商不奸”的偏见,认为不占商家的便宜就是吃亏。部分恶意退货者可能正是秉持这种错误观念,心安理得地“欺负”商家,占到便宜还沾沾自喜。实际上,这种行为不仅不符合道德规范,甚至可能违反法律。尤其是通过恶意退货骗取运费险理赔的行为,明显存在违法嫌疑。
消费行为中的买卖并非是零和博弈,消费者和商家并非天生就是“冤家”。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体验,需要双方共同营造。无论哪一方只想着“损人利己”,最终的结果都必然是“害人害己”。不要以为是小恶就去做,更何况这可能涉嫌违法的“大恶”。诚信守法并非只是对商家的要求,消费者同样应当始终遵守。建设诚信、公平、便捷、安全的消费环境,既需要商家、平台、监管部门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当然,并非所有退货都是恶意退货,正常的退换货需求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目前,“7天无理由退换货”机制总体上受到广泛欢迎,只要确保其在诚信的轨道上运行,就值得继续推行。同时,为了降低退货率,商家应多从提高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想办法。平台也应发挥作用,例如通过强化大数据分析能力,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推荐,提升用户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友好的消费环境,促进和扩大消费,实现惠民强国的目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壹快评|巨型吊牌防“蹭穿”?这波站商家!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