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控股权卖了!PE“大白马”博裕资本以40亿美元估值接手
2025-11-04 14:17:30 来源:科创板日报
 《科创板日报》11月4日讯(记者徐赐豪)星巴克中国迎来了新的合作伙伴。
星巴克于今日(4日)宣布与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携手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星巴克中国在对外发布的新闻稿中提及,新成立的合资企业仍会以上海作为总部,负责管理和运营目前遍布中国市场的8000家星巴克门店。双方还计划在未来逐步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拓展至20000家。
这表明,在进入中国大陆26年后,星巴克为这个全球第二大市场找到了全新的合作方。此外,这也意味着星巴克全球将在华合资公司的控股权交给了合作伙伴,不过今后仍会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估值高达130亿美元
根据协议安排,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最多60%的股权,星巴克则保留40%的股权。同时,星巴克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对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
从交易定价方面来看,此次合作以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为依据,博裕将据此获取相应的股权。
星巴克全球在财务测算中预估,若加上此次股权转让所得、所保留权益价值以及未来的授权收益,中国零售业务的整体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
对于此次合作,双方高层都表达了期待。在星巴克对外发布的新闻通稿中,星巴克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和专长,将有力推动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小城市和新兴区域的拓展。
在上述通稿中,博裕投资合伙人黄宇铮(Alex Wong)也表示,博裕将与星巴克紧密合作,把星巴克在全球咖啡行业的领导地位与博裕对本地市场的深入洞察相结合,致力于实现业务的加速增长。
门店扩张是此次合资的核心目标之一。双方规划未来逐步将星巴克中国的门店规模扩大到20000家,但星巴克暂时未公布这一目标的具体实现时间。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从星巴克中国了解到,目前其在华门店数量约为8000家,这意味着未来门店数量需要实现1.5倍的增长。
对于星巴克中国的这一战略调整,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作为行业人士表达了积极的看法。范卫锋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当前市场已经证明中国本地运营团队具备突出的管理能力和人才优势,而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品牌,在消费者认知和产品实力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二者结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新合伙人为何是博裕?
其实早在去年10月底,就传出了星巴克中国出售股权的消息。当时星巴克方面发表声明称:“我们全心投入到业务和合作伙伴中,致力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我们正在努力探寻最佳的增长路径,其中包括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股权出售的情况逐渐明晰。从2025年2月开始,美国KKR、香港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PAG)、华润控股、高瓴资本、凯雷投资、信宸资本、春华资本、博裕资本、红杉中国等被传正式加入竞购星巴克中国业务股份的行列,此外,腾讯、京东以及美团也在传闻之列。当时,腾讯方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未作回应。最终,博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博裕资本成立于2010年,目前管理着总募集规模近百亿美金的美元基金,是中国最大的私募投资公司之一。它由中国平安集团前总经理张子欣及TPG资本前中国区高管马雪征创立,基金早前还迎来了曾任职高盛私人基金分析员的江志成加入。博裕资本在香港和北京两地设有办事处,主要投资媒体与科技、大健康、零售消费和金融服务等行业,投资组合中的公司有93家,包括极兔快递、小红书、爱奇艺、快手、SHEIN等。
除了星巴克,博裕还积极参与第一大购物中心SKP和服装巨头加拿大鹅的收购。
今年5月份,据北京市场监督局公示的SKP股权案,博裕资本旗下的博裕第五期美元基金将收购北京SKP42%到45%的股权;今年8月份,在加拿大鹅控股股东贝恩资本计划出售持有的加拿大鹅股份时,博裕资本提出对加拿大鹅的口头收购意向并报价,给出的估值约为13.5亿美元。
此外,在港股市场,博裕今年也频繁出手。例如,蜜雪冰城、恒瑞医药登陆港股时,博裕都认购了4000万美元的股份;10月28日刚在香港上市的剑桥科技,博裕通过Aqua Ocean认购了2000万美元的股份。
再次回归合资经营模式
有意思的是,此次交易标志着星巴克中国再次从独资模式回归到合资经营模式。
回顾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其经营模式始终根据市场政策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
1999年1月,中国第一家星巴克门店在北京国贸开业,星巴克以合资的形式打开了内地市场的大门,并将代理权分为三部分:香港美心集团负责中国香港和广东地区,北京美大咖啡覆盖北京、天津等北方区域,中国台湾统一集团则获得了中国台湾和江浙沪地区的代理权。
2005年,中国开放外商独资零售政策,星巴克开始“收权”,逐步收回各地的代理权并转向直营模式。2017年,它全资收购了与统一在华东的合资企业,最终实现了中国大陆市场100%直营,完成了从“分权”到“集权”的转变。
鲜为人知的是,星巴克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曾在播客中透露,品牌刚进入中国时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挣扎了近十年差点退出,直到王静瑛接手后,才成功扭转局面,为后续的直营化和市场扩张奠定了基础。
如今,星巴克中国正面临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作为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欧睿国际数据显示,星巴克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42%的峰值下滑至2024年的14%;而本土头部品牌瑞幸以35%的销售额份额位居榜首,库迪也以12%的份额紧随其后。
为了应对挑战,星巴克中国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近期业绩已经出现回暖的迹象。最新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6%,达到8.316亿美元;全财年营收同比增长5%,达到31.05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门店经营利润率保持两位数,经营利润和利润率已经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提升,暂时稳住了经营局面。
但对手的扩张势头同样强劲。瑞幸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其门店总数达到26206家,环比增长8.8%,其中包括16968家自营店和923家加盟店;库迪在9月末门店数量超过15000家,并且已经实现了盈利目标。在双重压力下,星巴克中国的“守业”之路依然充满挑战。
对于咖啡市场的未来,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认为,该领域并非“赢家通吃”,而是存在多巨头并存的空间。
他指出,星巴克此前的门店扩张较为保守,两万家门店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未来几年,星巴克与瑞幸等本土品牌的“商战”可能会更加激烈,而此次回归合资模式,或许正是星巴克中国应对竞争、寻求新增长的重要尝试。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原标题:星巴克中国控股权卖了!PE“大白马”博裕资本以40亿美元估值接手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