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增资讯 > 进入密集发射期 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部署提速

进入密集发射期 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部署提速

2025-10-25 10:06:57 来源:中国经营网

进入密集发射期 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部署提速

随着卫星互联网组网部署进程加快,我国卫星星座迎来了密集发射时期。

先是在10月16日,我国于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把GW卫星星座(业内也称作“国网星座”)低轨12组卫星发射至预定轨道;10月17日,由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千帆星座”第六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的形式成功发射,刷新了国内商业星座单次发射数量的纪录,其在轨卫星数量也突破了百颗,达到108颗。

作为6G天地一体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我国“十四五”信息化规划的重点任务,它与地面通信、低空经济的融合应用被视作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点。其中,GW星座和千帆星座均属于我国重点布局的卫星星座,前者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星网”)统筹建设,计划在2034年年底前完成全部部署;后者由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主导,更注重商业化和国际竞争,其目标是与美国的“星链”争夺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高频发射之前,相关产业政策率先出台。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印发了《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速发展,支持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支持探索新型卫星通信业务,并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设备进网等许可审批工作。近期,三大运营商也相继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许可。

中投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已超过2.8万亿元,其中卫星互联网占比超过四成;中航证券进一步测算,到2030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制造端、地面设备端、服务端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50亿 - 460亿元、267亿元、227亿元。

全环节突破:从技术攻坚到应用落地

近半年来,我国卫星互联网在发射频次、技术突破和场景应用三个维度上,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其中,发射组网的频次最为直观。记者留意到,除了日前GW星座和千帆星座相继发射外,今年9月,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据悉,该卫星将为我国星座间协同通信提供技术验证。同时,此前8月,我国长征运载火箭还成功发射三组GW卫星星座,加快了其组网部署。

泰伯智库2025年7月发布的数据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共进行35次航天发射,其中商业发射14次,占比40%。

同时,技术突破正在重塑卫星互联网的产业成本曲线和性能边界。在上游制造领域,记者从民营火箭企业银河航天了解到,其卫星制造生产线具备年产100至150颗中型卫星的研制能力,研制周期缩短了80%。航天科技六院也在年中宣布实现14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复用,推力较传统氢氧发动机提高了40%。

在终端侧,通信运营商走在了前面。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电信在全球率先推出大众智能手机直连卫星双向语音服务,目前其联合华为、小米等7家厂商已推出37款直连卫星手机,累计销量超过2400万台;同时,中国移动联合华为研制的“齐域”基站样机,有望打破存量手机直连卫星的技术障碍。

此外,在应用场景方面,卫星互联网正从专业领域迅速向大众市场渗透。其中,中国电信天通卫星用户超过300万,中国移动北斗短信用户突破49万,在海渔运输、户外探险等领域实现了常态化应用。而车联网与低空经济的融合应用更具发展潜力,例如中国电信与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合作推出7款直连卫星车型,预计2025年年底销量将突破10万台。

瑞恒达产业研究经理王清霖认为,随着组网加速、技术迭代、应用拓展,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并从“概念”和“试验”阶段迈入“产业化、商业化”阶段。随着生态链条的完善,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商业化竞争大幕或许已经正式开启。

协同发力:政策先行驱动地方投建

在卫星互联网加速推进的背后,政策的先行引导,带动了地方投建的协同合作,形成了“政策引领、地方发力、资本跟进”的发展格局。

政策顶层设计不断向落地细则深化,成为卫星互联网这五年来发展的最大推动力。记者发现,自2020年卫星互联网正式被纳入国家“新基建”战略范畴以来,“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天地一体的信息基础设施”,同时,《“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了卫星与地面通信融合的技术路径。

进入2025年以来,我国明显加快了完善卫星通信产业的准入与资源管理机制。今年8月,工信部《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设定了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过1000万的目标;进入10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场景验证,配合此前发布的业务准入优化政策,构建起“准入 - 试验 - 应用”的政策闭环,体现了监管与发展并重的思路。

伴随政策的引导,地方成为卫星互联网产业落地的关键载体。今年以来,海南、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出台政策,加快产业建设。其中,海南以发射与制造为核心打造产业高地,目前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卫星超级工厂建设进入冲刺阶段,这个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卫星工厂计划明年6月投产,实现卫星“出厂即发射”。同步推进的还有火箭大部段制造中心等配套项目,目前已聚集航天类企业近千家,依托商业航天发射场形成“星箭场一体化”生态。

广东、北京则重点关注产业链高端环节。根据《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 - 2028年)》,将重点布局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等七大卫星应用场景,推动通宇通讯、海格通信等企业扩大生产。其中通宇通讯已获得头部星座企业订单,预计未来三年新增20亿 - 30亿元订单;海格通信加快卫星芯片研发,2026年量产产品将适配手机与汽车直连场景。

据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的商业航天目前已涵盖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产业链,拥有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家,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商业航天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均占全国半数以上。

上海与其他内陆城市形成互补布局。其中,如上海垣信今年将开启50亿 - 60亿元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超过400亿元,其千帆星座计划2026年年底发射达到648颗规模。

挑战待解:成本、技术与商业模式

尽管产业发展形势良好,但“星辰大海”的征程并非一帆风顺。业内认为,与全球卫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仍面临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昂、关键技术壁垒、商业模式落地等多重挑战。

通信产业分析师周桂军认为,全球任何巨型星座的建设都是一项高投入工程,需要数以万计的卫星、高频次的火箭发射以及大规模的地面站建设。但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目前国内单颗卫星的制造成本仍然较高,因此,需要在批量化、自动化生产方面进行深度优化。

同时,虽然目前我国运载发射成本有所降低,但周桂军认为,可复用火箭技术的成熟度和常态化运营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每年数百乃至上千颗卫星的发射需求。

在关键技术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当前卫星互联网面临高时延、高误码环境、多普勒频移、波束/卫星切换频繁、天线面积受限、星上载荷与能耗制约、高中低轨/NTN星地协同等挑战。

在邬贺铨看来,AI能够有效解决卫星通信面临的技术发展生态问题,优化星间组网和地面网络对NTN星地融合的适应性;同时,卫星也能为AI提供支持,如星上计算可解决跨洋数据交换的实时性问题,还能在无地面网络信号时提供应急AI通道。

此外,虽然手机直连卫星、航空互联网等应用前景广阔,但基础设施的布局只是开端,最终实现商业闭环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国内的GW星座和“千帆星座”仍处于组网未完成、尚未开展大规模商业化的起步阶段。

因此,Omdia电信战略分析师杨光认为,仍需挖掘更多消费级的应用场景,通过应用驱动,形成持续的客户和营收,才能建立卫星互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此外,王清霖表示,目前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全球厂商都在争夺市场,价格战、频谱与轨位争夺、服务差异化将在未来不可避免。国内厂商应该更多地思考,未来如何在保证数据合规的前提下,拓展全球市场份额。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进入密集发射期 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部署提速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企业

淮南交控淮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广州盛汉家具有限公司 武汉汽轮发电机厂 山东八五空间艺术投资有限公司 宁夏曜阳置业有限公司 民荣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海南琛亚实业有限公司 天津久诚意鑫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 四川炜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丹阳市云阳镇胡俊华钢材经营部 常州荣联新能源有限公司 瑞丽市畹边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梵高科(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泸州纳溪百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昆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无锡汇新众达科技合伙企业(有限... 隆达铝业(顺平)有限公司 大亚木业(茂名)有限公司 福建中天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杰之阳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同和置业有限公司 湖北暄恒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瑞丽市大通物流有限公司 兰州新区工投中小企业产业园有限... 华控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义乌市水利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杭州嘉富泽辰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安徽饮马湖互联网创业城投资有限... 陕西一简一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快速导航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400-900-6808
  • E-mail:service@zyyx.cn
  • 客服微信:xinchacha2024
  • 7*24小时人工服务

数据来源

  •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 中国裁判文书网
  •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商标局
  • 版权局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协议
  • 信用通线上协议
  • 加密保线上协议

信查查官方微信

电话

400-900-6808

客服

小程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