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领军者眼中的“新汽车”
2025-10-25 10:14:33 来源:中国经营网
当下,智能网联汽车已从技术探索阶段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领域,中国不仅在政策扶持、基础设施打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还在自动驾驶技术、车路协同等关键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近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中国一汽总经理刘亦功、宝马集团董事高乐、小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及CEO雷军、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等行业精英齐聚。期间,《中国经营报》记者对多家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进行了采访,围绕技术创新、生态搭建、政策协同等核心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AI + 汽车”迎来商业化转折点
张建勇表示:“近年来,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中国依靠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和技术攻关的三重力量,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实际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进步,得益于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这两个关键因素。张建勇指出,政策的不断完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规模化运营让用户有了更多智能驾乘体验,智能网联核心技术的全面提升使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目前,“AI + 汽车”正加速到来,智能化浪潮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汽车的价值链正从硬件主导转变为软件定义。
刘亦功认为,AI正引领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它将从根本上重构产业的底层逻辑、重塑产品的价值模式、重建科技的创新范式、重构用户的体验生态,深刻改变汽车产业的每一个价值环节,成为产业价值、产品竞争、科技创新和场景需求升级的强大动力。
雷军提到:“从长远来看,我们把汽车看作一个智能移动空间,小米的整体战略是打造人车家全生态,汽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雷军表示,通过智能生态中不同场景和终端的互联互通,汽车可以调用整个生态的AI算力,提供丰富的场景应用,蕴含着巨大的产业机会。
四维图新CEO程鹏对记者表示,在AI大模型的推动和生态协同作用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效率革命,智能网联车的增长动力已经发生转变。“在明确的技术驱动下,辅助驾驶系统成本迅速下降,组合驾驶辅助(NOA)、端到端等高阶功能的渗透率快速提高,AIAgent智能体大规模应用。”程鹏表示,2025年是AI从场景试验走向商业化、规模爆发的转折点。
余凯预测,随着L4/L5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月度收费模式可能会成为现实,自动驾驶企业将从硬件销售转向服务运营的价值重构。“从商业模式角度看,自动驾驶企业有供应商模式,即通过为新车提供零部件、芯片或软件一次性获取收益,也有循环收费模式,如月度收费模式。我认为,当自动驾驶发展到L4、L5级别,真正出现能像机器人一样随时帮你开车的情况时,月度收费模式是有可能实现的。”他表示。
Momenta首席执行官曹旭东表示,智能驾驶行业在经历阶段性事件后,正进入深刻反思和规范建设阶段。
制造智能化全面转型
目前,政策和市场红利正加速转化为产业动力。截至2025年8月,北汽集团L3级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已超过11万公里,构建了“一核三环”安全体系。据张建勇介绍,在智能座舱领域,北汽集团推出了行业首创的“元境AI”大模型中枢平台,可灵活接入DeepSeek、豆包等顶尖垂类模型,选用行业最佳方案,目前已在北汽极狐、北京越野等多款车型上应用。
在智能驾驶领域,北汽集团根据不同车型的产品定位,制定了差异化的智能网联技术搭载策略,构建了全层级智能驾驶技术体系。北汽极狐和北京越野系列车型已广泛搭载L2级辅助驾驶,基于高通8775芯片的舱驾融合系统首次量产上车将于近期完成。
当前,智能驾驶技术正从软件驱动2.0向数据驱动3.0实现历史性跨越。目前L2级辅助驾驶已全面普及,城市NOA从高端选配变为标配,在AI大模型的赋能下,智能座舱正从满足功能需求向创造价值转变。
刘亦功指出,面对产业变革的趋势,中国一汽提出了“以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创造价值的移动出行科技公司”的战略转型目标,并以“AI +”三年专项行动计划为主要手段,加速全体系、全方位的智能化转型。积极推进企业智能化运营,构建企业“智能生命体”OpenMind,并通过“一汽·七星云工作台”支持超过2万名员工在线协同工作;加速产品智能化升级,红旗品牌分别推出了“司南智驾”和“灵犀座舱”;全面推动制造智能化转型,依托五大生产基地建成25座精益高效的智能化工厂,直接采集超过16万条工业设备数据,提供128类数据服务。
形成开放共生格局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是短期冲刺,而是生态协同的长期过程。高乐分享了宝马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的战略思考和实践路径:“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百年一遇的转型关键期,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开放合作是推动产业共同进步的关键力量。”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和低碳化转型,为宝马深化本土合作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高乐强调,跨行业合作是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不仅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更是技术创新的前沿和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他表示,宝马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双轮驱动,在保持核心技术优势的同时,深度融合中国本土创新力量,以满足中国用户对智能出行的需求。
刘亦功表示,要解决“芯片、操作系统、大模型等关键技术领域尚未完全自主可控”“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数据壁垒等问题制约产业整体效能”“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等前沿领域的商业闭环仍有待突破”这三大挑战,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汇聚产业链优质资源,搭建跨越组织边界、实现技术共建共享的国家级汽车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以协同格局应对变革挑战,以开放生态推动产业发展。
着眼于构建新生态,巩固和扩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刘亦功指出,要聚焦“算力、数据、算法、操作系统、芯片、域控传感、整车集成”七大核心要素,共同创建开源技术平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立标准法规体系、培养智能网联人才,凝聚“政产学研用”的合力,共同打造“全栈自主、开源灵活、先进安全、共创共享”的中国式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雷军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正处于历史机遇期,不是零和博弈,需要全行业团结协作,共建共享智能网联汽车新生态,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张建勇强调,北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理念,围绕智能网联产业链关键环节,与20多家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构建“开放共生”的生态格局,为技术突破提供加速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行业领军者眼中的“新汽车”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