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如何保障能源安全,这份报告给出建议
2025-10-25 14:36:19 来源:第一财经
在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度重塑的当下,能源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对能源的需求急剧攀升。在此背景下,中国怎样通过制度创新和智能化治理,构建具备可持续性的能源安全全新体系呢?
近期,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5)于北京盛大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的副教授郭伯威代表全球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名为《面向2035的能源安全:新挑战、新冲击与新格局》的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的能源安全正从“防范风险”向“强化体系”进行深刻转变。到2035年,中国将构建起以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开放为显著特征的现代能源安全全新格局。经过“十五五”期间在制度、技术以及市场体系等方面的系统建设,中国能源体系有望在结构优化、增强韧性、实现治理现代化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报告分析得出,当前地缘政治冲突频繁发生、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全球能源供应链出现碎片化现象,已成为影响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外部挑战。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代表的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正在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并给能源系统带来更大的系统性压力。
郭伯威分析称,中国不仅面临着煤炭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匮乏的资源条件限制、区域供需不匹配以及电力市场初步形成但尚不完善的内部挑战,还遭遇了能源贸易碎片化、绿色规则重新制定、碳定价体系分化以及大国博弈加剧等外部冲击。而需求侧最大的“新变量”来自人工智能,AI算力每增加一倍,相关的电力消耗将增长33% - 50%。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持续推进和算力基础设施的加速布局,AI相关设施的能源需求正迅速增长,给区域负荷分布、系统调度和电力供应保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新挑战和新冲击,必须构建全新格局来加以应对。报告建议,应将AI相关产业潜在的能耗增长系统地纳入国家能源规划之中,并通过制度创新、市场机制改革和系统性治理,实现“源—网—荷—储—算”的一体化布局,全面增强能源体系的协调性和韧性。
市场化改革是提升能源体系效率和韧性的关键举措。报告指出,未来需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和辅助服务市场的全链条衔接机制,完善交易规则并提高信息透明度。随着AI负荷的快速增加,价格信号在引导算力中心选用绿色电力、参与需求响应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报告还提及,财政和金融制度是能源转型和安全治理的基础保障。当前应从补贴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变,构建稳定、长期且激励性强的制度体系。要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并开展碳税试点,对高碳行业实行差异化税率,通过税收抵扣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在储能、氢能、碳捕集和提高能效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应适当考虑AI产业相关设施的能耗特点,采用能耗挂钩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推动数据中心和算力集群朝着低碳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AI时代如何保障能源安全,这份报告给出建议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