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聚重点促共赢
2025-10-27 10:26:52 来源:经济日报
供应链金融作为普惠金融与产业生态协同的关键切入点,也是服务实体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途径。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着重指出发展供应链金融应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出发点,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明确提出“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实现互利共赢发展”。经济日报记者就金融机构如何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达成稳链强链目标,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生态协同因链制宜
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竞争力,不仅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质量,还与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民生保障息息相关。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指出,供应链金融是连接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的桥梁,它通过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三流”,将金融服务融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畅通与活跃。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供应链金融能够优化产业资金流的运转,缩短现金流周期,其本质是推动产业发展,首要服务对象是供应链上的产业和企业。”
截至目前,北京农商银行已初步搭建起覆盖制造业、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等多个重点产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超过100家核心企业提供了超300亿元的供应链授信额度,服务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数量超9000家,较上一年度增长超过45%。
民生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战略业务深入推进。据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数量达到5372户,较年初增加1440户;链上客户达5.7万户,较年初增长1.1万户;业务余额达到3743亿元,较年初增长639亿元。
不同行业领域具有不同的特点,金融需求也存在差异。中国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银行需要根据供应链产业链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以更好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服务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民生银行副行长李稳狮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介绍,该行在深耕汽车、家电、医药等传统供应链行业的同时,积极拓展智能制造、AI芯片等新兴行业,采用“一行业一策”的方式打造行业解决方案。
金融机构通过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对接不同需求,立足自身特色深入具体业务场景。董希淼建议,中小银行应聚焦本地特色产业集群,推出“一链一策”的定制化服务方案,为本地中小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服务。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的缙云农商银行根据本地烧饼产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对烧饼经销商、菜干加工商、烧饼桶加工商等产业链上的主体进行走访,搭建了“烧饼产业协会 + 链上核心市场主体 + 农商行”的沟通平台,推出“五彩农业贷”系列产品,开展链式融资服务模式。缙云农商银行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苏耀凯表示:“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支持了2000多家链上经营主体,发放烧饼产业链贷款近3亿元。”
供应链金融将整个产业链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基于生态场景提供嵌入式金融服务,旨在构建一个各方共赢的生态共同体,金融生态圈也应实现开放协同。北京农商银行普惠及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正在不断突破内部创新的局限,主动与政府部门、农业合作社、电商平台、龙头企业等合作共建服务生态,实现嵌入式、闭环化的综合服务。
服务创新科技赋能
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2024》,2023年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已突破40万亿元,预计到2027年,行业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3%。
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田利辉认为:“一方面,供应链金融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打通产业链的堵点;另一方面,也能降低核心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浙江雪波蓝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冷链配送设备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支持该企业的冷链设备推广和供应链畅通,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的兰溪农商银行创新推出“链贷通”融资产品。目前,下游企业已获得“链贷通”贷款1300万元。浙江雪波蓝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有了兰溪农商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支持,我们能够加快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金融机构围绕核心企业的供、产、销全流程构建产品体系,从服务单个企业转向服务整个产业。然而,这也面临着服务对象众多、业务复杂、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需要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服务。既要支持高科技含量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也要借助科技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近日,北京农商银行产业数字金融平台与建龙集团供应链平台实现对接,为建龙集团的上游供应商提供“建龙信”电子债权凭证融资服务,累计放款金额已超过2000万元。北京农商银行通过系统直连实时验证贸易背景,实现审批放款全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资金能够迅速到账。首笔获得融资的供应商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表示,此次业务全程在线上操作,签约、申请、放款都在同一平台完成,省去了多系统切换的繁琐流程,大大提高了融资效率。
科技赋能使产业链金融更加智能化、线上化、便捷化,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促进了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正泰集团是知名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为方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结算,交通银行温州分行为其搭建了供应链结算平台快易付融资业务,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应付账款数字化,支持账款的任意拆分、多级流转及融资变现,实现了信用的链式传递和应收债权的流通。
据介绍,交通银行逐步构建了完善的“基础产品 + 线上产品 + 秒融产品”产品体系,涵盖应收应付融资、预付款融资、订单融资、存货融资四大类数十个产业链金融产品。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交通银行温州分行已通过“泰信链”“智慧交易链”为196家供应商提供高效结算服务,当年累计发生额11.39亿元,贷款余额5.77亿元。
数据信用场景风控
9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2025)》,报告指出,在经济格局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及技术变革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全球供应链枢纽”升级。今年5月,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计划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推进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改造,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充分发挥了数据的作用,核心企业的信用能够沿着供应链延伸到最末端,有效满足多级供应商的金融需求。据介绍,今年北京农商银行上线了产业数字金融平台,通过对产业核心交易数据的全面分析,推动数字资产的积累、数字价值的挖掘、数字信用的创设和数字担保的形成。
北京大伟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猪养殖业务,公司投融资总监布滟伟表示,北京农商银行为公司提供了生猪抵押贷款,并通过供应链平台为供应商提供了300万元的资金支持,解决了供应商回款周期长的问题。
娄飞鹏表示,供应链金融充分利用交易往来产生的数据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动产进行抵押质押,减少了对不动产抵押物的依赖,从而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今年7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脱核”模式。董希淼认为,这是对传统依赖核心企业金融模式的突破,转而依靠上下游企业在真实交易中产生的“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脱核类业务是金融机构的重点发展方向。脱核类业务作为数据驱动的纯信用贷款,将关注点从“主体信用”转向“数据信用”,旨在解决有真实交易但缺乏抵押物的问题。
当金融服务融入全链条交易场景时,传统的风控方式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风险防控需要嵌入到订单签订、发货收货、发票开具、确认付款等具体交易环节中。北京农商银行普惠及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部分管负责人表示,核心企业和业务场景是风控的基础,银行在关注核心企业实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具体业务场景和交易背景的真实性。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供应链金融服务需要做好风控和内控,建立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互信关系。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增信额度,运用新技术手段进行业务审查,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并持续关注存货和应收账款等的变动情况。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供应链金融聚重点促共赢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