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加速走向商业化 我国量子科技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97.58亿美元
2025-10-28 09:43:12 来源:证券日报
近日,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外发布消息,我国成功实现了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以下简称“单光子探测器”)的量产,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单光子探测技术迈入领跑行列。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我国量子科技有望通过三条途径为经济增长贡献新动力。其一,量子设备制造带动产业规模扩大;其二,助力医药、金融等产业实现升级;其三,催生量子AI、量子物联网等新兴业态。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有力推动了量子产业的加速发展。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方向,计划部署17项揭榜任务,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制核心器件与设备,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推动量子技术在医疗、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此外,据记者梳理发现,长三角地区依托合肥“量子大道”与上海张江科学城,构建起“超导量子计算 + 云服务”的产业生态;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量子云平台为核心,推动“量子 + AI”的融合应用。这种区域协同发展的模式,既保障了基础研究的深度,又激发了产业应用的活力。
区域投资基金为产业链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近日,量子精密测量仪器研发生产商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完成了1.31亿元的战略融资,投资方为合肥市共创接力创业投资基金(合肥兴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据悉,这1.31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量子计算相关设备、磁共振专用设备及实验分析仪器的研发与设计能力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国仪量子近日已完成IPO辅导验收。
目前,量子科技产业链公司已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以量子通信领域为例,近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量子研究院团队在光通信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完成了超过80公里的经典光信号与量子密钥分发共纤传输现网实验,传输速率超过10Tb/s。这表明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量子科技正沿着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道路发展。在这场科技革命中,政策的导向作用与企业的创新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量子科技的商业化应用已在金融、医疗等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证明了产业落地的可行性。
基于自主研发的10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真机,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将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天秤AI”量子计算项目提供国际领先的量子组合优化算法方案,以及持续稳定的“任务式”量子真机算力服务,从而解决投资组合优化、风险控制建模等传统计算机难以高效处理的复杂计算问题。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打造的“量子金融云平台”融合了超导、光量子等多种技术路线,开发出量子神经网络、量子近似优化等多种核心算法,已在智能风控等金融场景中得到应用。
此外,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与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量子分子对接平台,将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筛选周期从5年缩短至8个月,成本降低了60%。
中国报告大厅网数据显示,预计到2029年,我国量子科技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7.58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37.45%。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量子科技加速走向商业化 我国量子科技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97.58亿美元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