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孙杰发自武汉的报道显示,10月28日,小米位于武汉光谷的智能家电工厂正式竣工并投入生产。这座现代化工厂总投资超25亿元,占地面积超750亩,它不仅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米大家电业务从依赖代工走向自主制造的标志性转折点。从北京的研发中心到武汉的制造基地,从率先投产空调到未来规划冰洗业务,小米以独特的产业逻辑和战略耐心,在中国智能制造版图上落下关键一子。
小米大家电业务战略为何迁至武汉?小米的大家电业务最初起源于北京。然而,自2021年9月空调业务率先南迁后,一场重大的战略转移便拉开帷幕。到2023年11月,冰箱、洗衣机业务也确定落户武汉,小米大家电体系在华中重镇实现了“会师”。
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小米将首座自建家电工厂从北京迁至武汉,一方面是因为小米创始人雷军生于湖北、长于湖北,有回馈家乡的意愿;另一方面,这也是小米管理层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产业布局。
首先,武汉具有天然的产业链和地理优势。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在媒体群访中表示:“当时我们希望找一个离产业链近的地方。”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汇聚了格力、美的、海尔、TCL等众多家电巨头,空调总体规划产能超2000万台,形成了深厚的产业基础。更重要的是,武汉“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明显。一台空调从武汉发往全国的平均距离约为1400公里,相比从珠三角、长三角等传统制造基地发货,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交付周期。单联瑜补充道:“区域化生产是行业趋势,比如美的就在全国设有六个生产基地,将平均运输距离压缩到500公里左右。”武汉是小米布局华中、辐射全国的理想支点。
其次,武汉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科研资源。武汉高校众多,尤其是华中科技大学在暖通、制冷领域实力雄厚,被誉为行业“黄埔军校”。小米在搬迁前就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校级产学研合作平台,为技术攻关和人才储备搭建了通道。
再者,武汉的营商环境优越,有“光谷速度”。这座工厂从2024年10月1日正式动工,到2025年10月28日投产,建设周期仅约一年,实际施工时间只有6到8个月。“武汉速度”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在基础设施、行政审批、能源配套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单联瑜感慨道:“武汉的营商环境推动了我们业务的快速发展。”工厂的快速建成,不仅体现了小米的效率,也证明了“光谷”这片创新热土的强大执行力。
小米自建大家电工厂为何首选空调?在冰箱、洗衣机、空调三大品类中,小米将空调作为自建工厂的首发产品,这是综合考虑市场容量、业务阶段和技术路线的结果。
市场空间是主要驱动力。单联瑜向媒体展示的数据显示,中国空调市场年需求量约9000万台,城市每百户家庭空调保有量达180 - 190台,农村市场刚过110台,平均每个家庭拥有1.8台空调。“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每百户保有量达300台。随着经济发展,市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市场,为小米自建产能提供了足够的消化空间。
业务规模是现实基础。自2023年被提升为集团战略业务后,小米大家电尤其是空调业务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据悉,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空调出货量突破540万台,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50%,刷新历史纪录。单联瑜表示:“如果自身业务总量太小,很难支撑自建工厂的布局。”强劲的业务增长使自建工厂从“战略选择”变为“必然之举”。
技术融合是独特优势。空调产品的高智能化特点与小米的AIoT技术高度契合。单联瑜特别提到,小米空调单台联网率超75%,这为小米推出“十年保修”政策提供了信心。他解释道:“十年质保不仅是一项服务权益,更是一种质量战略。”高联网率使小米能通过云端智能诊断,实时监测空调运行状态,在用户未察觉时(如滤网脏堵、冷媒轻微泄漏等)主动预警并提供解决方案,确保产品长期处于良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这种“产品 + 数据 + 服务”的模式,是传统家电企业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小米如何平衡自有生产和代工?自建工厂的投产引发了外界对小米与代工合作伙伴关系的关注。小米如何避免出现同品不同质的“耐克式”问题?又将如何定位未来与产业链的关系?
首先,小米明确“代工不等于低质”。单联瑜澄清了外界的误解:“行业内很多知名企业也是自制与代工并行。即使是苹果,也一直采用代工模式。关键在于核心研发和关键控制点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强调,小米产品的设计方案、核心部件供应和关键工艺标准始终由自己掌控。
其次,区域协同和差异化分工是未来方向。家电行业物流成本高,合理的区域布局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未来,武汉工厂将凭借地理优势,主要生产高端、差异化产品,支撑全国市场,而代工厂则在各自优势区域发挥作用,实现互补。单联瑜表示:“我们和代工厂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小米希望成为“产业链的贡献者”。武汉工厂的目标不仅是生产空调,更是要成为赋能整个行业的“样板间”和“引擎”。单联瑜称:“我们愿意将‘澎湃智能制造平台’开放给所有代工厂,帮助他们梳理精益制造成熟度体系,推动绩效改善。”这意味着小米希望通过输出智能制造标准、系统和方法,带动整个供应链伙伴升级,确保产品品质一致,实现“全产业链共赢”。
记者手记:小米不止于一座工厂。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的投产,标志着小米大家电业务进入新阶段。它不仅展示了小米的智能制造能力,也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里,小米融合了手机行业的电子制造精密技术和AI调优能力、汽车行业的超大型智能工厂物流与组织经验,以及对家电产业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和跨界创新。
选择武汉,是看中其产业生态和地理枢纽地位;首选空调,是瞄准市场规模和技术融合潜力;平衡代工,是着眼于产业链协同发展和生态共赢的长远规划。这座工厂的建成,是小米向大家电千亿目标冲刺的号角,也是其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明确信号。正如单联瑜所说:“我们要在产品、技术、服务、AI方面竞争,尽量避免价格竞争。”在武汉,小米种下的不仅是一座空调工厂,更是一颗关乎未来智能家居生态的种子,它的成长将深刻影响中国智能家电产业的未来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