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增资讯 > 超1.2亿老人困于“无声世界” 助听设备鱼龙混杂 如何唤醒沉...

超1.2亿老人困于“无声世界” 助听设备鱼龙混杂 如何唤醒沉默的刚需

2025-10-29 14:45:18 来源:第一财经

超1.2亿老人困于“无声世界” 助听设备鱼龙混杂 如何唤醒沉默的刚需

在重阳节期间,中国听觉健康管理协会发布了《中国老年人听觉健康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的数据表明,在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中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的患病率超过了33%。据此推算,受此影响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1.2亿。而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里,听力损失的比例更是攀升至约50%80岁以上的老人中,这一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二。

依据国家卫健委在“十五五”规划中设定的目标,未来五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要在当前79岁的基础上再提升,达到80岁。这意味着,中国老年听力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公共健康挑战,然而当前的市场供给模式却难以有效应对,迫切需要进行范式变革。

被忽视的刚性需求

专家指出,在听力受损后及时进行干预十分关键。听力干预不及时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在中国,从首次发现听力下降到首次寻求干预,平均会延迟710年,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白皮书》的主要撰写专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即“上海五官科医院”)的张天宇教授向记者表示:“大众普遍把‘耳背’看作是衰老的自然现象,而不是一种需要及时干预的疾病。”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再加上助听设备价格昂贵、验配服务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共同导致了市场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对于老年人来说,听力损失对健康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听力方面,它是一种会影响全身健康的慢性医学状况,其连锁反应远远超出了感官障碍的范畴,可以说是一种比“听不见”更具隐蔽性的“杀手”。

张天宇说:“俗话说耳聪目明,听力受损后,老年人自然就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能力,这会加速他们认知功能的衰退。一些老人由于听力不好,反应也会变得迟钝,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也会大幅增加。”此外,一些晚辈因为老人听力不佳而减少与他们的沟通,这也对老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白皮书的数据显示,约24%的老年听力受损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或精神问题。

 非专业渠道众多

与庞大的听力受损市场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用于解决老年人听力问题的助听设备,在中国的普及率仍然极低。白皮书显示,中国助听器的验配率不足5%,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

目前,在中国高端助听器产品市场上,仍以瑞士峰力、丹麦瑞声达等跨国巨头为主要代表。但这些进口设备价格高昂,一台动辄数万元,而且验配流程较为复杂,让一些老年人望而却步。

作为具有较强健康消费属性的助听器设备,近年来有一批国产消费电子厂商开始推出千元级别的“辅听耳机”等产品。它们通过线上直接发货、简化操作等方式,试图运用消费电子的逻辑来重塑这个产业,降低使用门槛,培育市场。

然而,由于缺乏实验听力学和康复听力学的专业支持,助听耳机输出的声音与听觉感知的匹配精度存在较大误差。白皮书调研还发现,中国市场上存在非专业渠道泛滥的情况。近年来,线上销售的助听器占比急剧上升,但超过一半的用户抱怨“在嘈杂环境中无法使用”,导致设备被弃用,严重影响了用户对产品的信任。

此外,助听装置植入后的服务严重不足,仅有2%的验配机构提供助听器核心专业服务“选配、验证、评估、训练、再评估”。68%的用户没有接受过任何助听后的康复咨询和随访调试,更多用户没有个人康复计划。

张天宇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目前助听器行业之所以无法解决患者的实际听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市场陷入了“设备中心主义”的恶性循环,价值产生了错位:行业竞争更多地集中在硬件参数和价格战上,忽略了用户的核心需求——“听清与听懂”的效果。而专业验配服务,如评估、调试、康复、跟踪等没有实现标准化、量化和货币化,其价值无法被用户所察觉。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设备本身,而在于缺少一个以‘效果交付’为核心的规范化服务体系和模式,市场与终端用户之间缺乏信任。”张天宇表示,行业应该投入更多资源来制定听力服务标准、培训专业人才和提升专业服务技能。“我们的研究发现,每在专业服务上投入1元,可产生3.2元的用户生命周期正效益。”

他进一步指出,国家已经从政策层面推动助听器行业的发展,例如鼓励医疗机构为听力受损的老年人提供更精细的助听装置植入和调试服务,进一步明确助听装置适配等价格项目,让服务收费有章可循。还有一些地区已经将助听器纳入民生保障范围,比如将其纳入“长护险”报销体系,并给予相应的补贴。

国内外厂商竞争激烈

由于中国老年人口对听力健康有着巨大的需求,近年来,跨国听觉健康设备厂商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

在去年的进博会上,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多家听觉健康设备厂商展示了先进的产品技术,一些产品还搭载了AI功能。例如,瑞士索诺瓦旗下峰力的人工智能助听器技术采用了支持神经网络的芯片,每秒可以进行77亿次运算,就像把“人造大脑”装进了小小的助听器里。丹麦的WS Audiology集团旗下西嘉助听器还把一辆移动验配车带到了进博会现场。

一家大型听觉健康设备厂商的CEO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会翻倍,这将成为推动助听器行业快速发展的动力。过去几年,我们在中国的新增投资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

他还表示,该公司正在增加听觉健康设备移动验配车在中国的投放,以便为更多基础设施薄弱的偏远地区老年人提供测听服务,提高助听器设备的可获得性。

与此同时,国产设备的技术也在不断取得突破,涌现出了一批高端医疗级助听设备的新兴力量。例如,联影微电子在一年前发布了一款自主研发的助听器,采用了边缘侧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和异构六核芯片。

不过,相关专家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要在技术上与国际巨头竞争并非易事。助听器虽然只有指甲盖大小,但它是高度精密的医工结合产品,其研发和生产涉及芯片设计、算法开发、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声学、人体工学以及精密仪器制造等多个领域,学科交叉复杂,尤其是在芯片技术方面,门槛极高。

近年来,人工智能也全面介入了助听器设备领域。张天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据他了解,国产听力设备,尤其是助听器,目前基本都在开发相应的人工智能产品,在价格降低的同时,还能提供更好的质量和佩戴舒适度。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国内一家在听力行业深耕近40年的企业早在15年前就开始布局专业级别助听产品和精细听力测试产品的研发生产,最近推出了更新一代可进化听觉编码技术。据该企业首席专家透露,应用新一代听觉编码技术的助听器产品,将取消助听器机身的所有按钮,利用AI智能运行;同时,可以与智能手机、平板、PC等设备联合运算,帮助用户实现智能自助管理个人听觉,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的听力状况。

“随着可进化听觉编码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这种专业级别的AI助听器将采用‘订阅制’的模式改变助听器的购买方式,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听觉健康。”上述专家表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超1.2亿老人困于“无声世界” 助听设备鱼龙混杂 如何唤醒沉默的刚需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显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英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威士顿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远大智能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路通视信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门企业

河南林晖实业有限公司 海南洋浦博施娱乐有限公司 江苏宏晶物联网有限公司 广东全宇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珠海乾新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大同同承投资有限公司 珠海闰宝房地产有限公司 悦宝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连云港瑞天富压延有限公司 启视(海南)眼科生物医疗科技有... 北京瑞隆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辽阳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辽阳市... 长春滨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国甄农品(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 西藏鸿基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启明星辰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农投金控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芯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筑诚兴业有限公司 天津凡晟电气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福建日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禾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兆信房地产有限公司 绍兴弹力丝厂 唐玺置业有限公司 湖北荆楚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庆利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嘉兴赣信三期投资合伙企业(有限... 和合创业投资(广州)合伙企业(... 大连长嘉贸易有限公司

快速导航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400-900-6808
  • E-mail:service@zyyx.cn
  • 客服微信:xinchacha2024
  • 7*24小时人工服务

数据来源

  •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 中国裁判文书网
  •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商标局
  • 版权局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协议
  • 信用通线上协议
  • 加密保线上协议

信查查官方微信

电话

400-900-6808

客服

小程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