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减肥药战胜司美格鲁肽
2025-10-29 15:05:20 来源:界面新闻
在礼来减肥药替尔泊肽之后,信达生物的国产减肥药玛仕度肽同样在“头对头”对比中胜过了司美格鲁肽。
界面新闻发现,10月27日,信达生物公布了玛仕度肽与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III期临床研究(DREAMS - 3,NCT06184568)结果。在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受试人群中,治疗到第32周时,玛仕度肽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7.0%且体重相较于基线下降幅度达到或超过10%的受试者占比为48.0%,明显优于司美格鲁肽组的21.0%(p值小于0.0001),达成了该研究的主要目标。
这意味着,在这项研究里,对于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而言,玛仕度肽在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的综合效果上,要显著强于司美格鲁肽。
此外,到第32周时,玛仕度肽组和司美格鲁肽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较基线的变化均值分别为2.03%和1.84%,体重较基线的平均百分比降幅分别为10.29%和6.00%(P值均小于0.05)。在研究期间,玛仕度肽的整体安全性表现和以往临床研究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隐患。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大多为轻度或中度。
其中,司美格鲁肽是诺和诺德的GLP - 1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和玛仕度肽分别是GIP/GLP - 1、GCG/GLP - 1双受体激动剂。这三款药物都是各自靶点上全球首个获批的周制剂,且它们的2型糖尿病和减重这两个最主要的适用病症均已在国内获批。
信达生物还指出,DREAMS - 3是全球首个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开展的GCG/GLP - 1双受体激动剂与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III期临床研究。
具体来说,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349例受试者。入组对象为通过单纯饮食运动干预,伴或不伴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但血糖和体重控制效果不佳的中国早期2型糖尿病(病程小于10年)合并肥胖的受试者。
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42.4岁,平均病程1.8年,平均基线糖化血红蛋白为8.02%,平均基线体重为90.47kg,平均基线身体质量指数(BMI)为32.98kg/m²,按照1:1的比例随机接受玛仕度肽6mg或司美格鲁肽1mg治疗32周(常规治疗期)。
界面新闻了解到,除了与司美格鲁肽进行“头对头”对比外,高剂量玛仕度肽也正在开展与替尔泊肽头对头治疗中重度肥胖的临床试验。
GLP - 1类降糖减重药物是当前海内外最热门的研发领域之一。
据《经济学人》报道,预计到2031年,全球GLP - 1多肽类药物的销售规模有望达到1650亿美元,美国市场可达1000亿美元,其中减重适用病症的市场规模将超过糖尿病市场,占比达六成。
除了上述三款药物外,界面新闻曾报道,国内已有近10款司美格鲁肽类似药处于上市申请阶段。
国内已有5款获批减重适用病症的GLP - 1类药物。界面新闻内容截取自国元证券研报。
由此可见,未来GLP - 1类药物的差异化设计将成为各企业重要的竞争方向。
10月26日,界面新闻从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得知,多个GLP - 1类药物临床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提到,新一代减重药物的研发策略包括多靶点激动剂、胰淀素(Amylin)与GIP通路(与GLP - 1联用)、偏向性(Biased)GLP - 1激动剂、肌肉保护策略、提高依从性等。
界面新闻拍摄于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减重创新研发论坛。
另外,纪立农表示,目前针对肥胖的治疗体系才刚刚起步,和四十年前的糖尿病治疗情况类似。实际上自司美格鲁肽上市后,业界才突然对该领域的药物研发和长期疾病管理产生兴趣,所以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
在上述会议上,恒瑞医药临床研发医学高级总监陈虹也提及了数个减重方面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未来关注趋势,比如肥胖常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如何实现代谢的全面管理;继发性肥胖需要针对病因治疗,现有药物还无法覆盖,青少年和老年人肥胖仍缺乏安全有效的干预手段,怎样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国产减肥药战胜司美格鲁肽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