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看外贸结构之变
2025-10-27 10:31:22 来源:经济日报
珠江畔潮流涌动,往来客商络绎不绝。10月15日,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广州盛大启幕。即便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本届广交会依旧彰显出强大的吸引力与蓬勃活力。展位总数达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下历史新高,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展会。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志华指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生动缩影与显著标志,多年来广交会持续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培育外贸新动能注入强大动力。
向新而行
在本届广交会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特色好物”成为展会的焦点。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价格比拼,而是更注重展示自身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
佛山市格林盈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欣宗介绍,公司研发的全新一代灭蚊器与传统光诱产品大不相同。该产品主要运用仿生呼吸原理,依据蚊子依靠感知呼吸来定位人类的特性,模拟人体呼吸模式。他表示,此产品采用的仿生呼吸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品牌展区,新宝电器海外营销管理部经理麦楚琦称,高透球冰制冰机应用了企业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精准契合了威士忌爱好者对冰块形状和透明度的消费需求。
山东滕州市三合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参加50多届广交会。公司业务经理杨家庚介绍,本次展会推出的首发产品——多功能钻铣一体机DM - 32A,凭借“小巧机身、大容量加工能力”的特点,吸引了众多来自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中小型加工企业的目光。
当产品的基本功能得到满足后,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关注?答案指向了产品的“第一印象”。
工业设计已成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因素。在家用电器展区,融入东方美学元素的榨汁机、兼具国际潮流与实用功能的取暖器、采用环保材料且设计新颖的文创产品,吸引了大量采购商驻足咨询。设计正助力“中国制造”摆脱固有刻板印象,以更具文化内涵和时尚感的形象走向全球市场。
宁波瑞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欧洲区经理熊云表示,公司生产的超静音壁炉取暖器采用木纹水转印工艺,独特的外观设计深受用户喜爱。该取暖器运行时噪音在35分贝左右,目前在本届广交会上的成交额已突破100万美元。
广交会不仅是实体产品的展示平台,更是服务创新的舞台。自2021年广交会开启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以来,经过多届的探索与完善,该模式已日臻成熟,供采对接更加精准高效。不少参展商通过线上平台提前发布新品、预约洽谈,有效提高了成交效率。
广东柔乐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秀秀介绍,公司提前向老客户发送线上邀约,邀请他们亲临展位参观新品,广交会开幕首日便接到了5笔返单。
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前沿阵地,广交会也助力企业开辟新市场。本届广交会新增巴西对外贸易商会联合会、荷中商务理事会等18家全球合作伙伴,合作伙伴总数达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展区发生的一个个“新”故事,如同一股股细流,共同描绘出本届广交会“向新而行”的生动画卷。中国外贸企业正主动跳出低水平竞争的困境,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设计赋能和模式升级,实现从“拼价格”到“拼价值”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不断攀升。
向智而强
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洞察中国工业制造水平的重要窗口。在本届广交会上,智能化浪潮席卷各个展区,从智能消费产品到先进工业母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十分显著。
服务机器人展区是广交会的热门区域之一。本届广交会上的服务机器人,普遍呈现出由多项前沿技术融合驱动的“交互升级”,正从执行单一指令的“功能机器”向能感知、能理解、能决策的“智能体”转变。
越疆科技的筋膜按摩机器人吸引了众多采购商驻足体验。该公司品牌经理李嘉贤介绍,产品通过多功能力控按摩头与AI大模型结合,实现动态人机协作、自主学习进化等功能,能实时感知人体状态,精准识别穴位。
“我刚刚试用了这个很棒的设备,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让走路和爬山变得轻松多了。”来自俄罗斯的采购商艾丽娜说。
艾丽娜现场试用的产品是“助行外骨骼机器人”,杭州太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林超介绍,这款产品主要用于登山助行,能帮助使用者节省30%的体能消耗。
机器人动作流畅精准的背后,是运动规划、力控感知与AI视觉算法的深度融合。服务机器人正从“移动平台”向具备灵巧操作能力的“智能体”迈进,为其进入更复杂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场景创造了条件。
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展区堪称“硬核科技”的展示舞台。这里展示的并非最终消费品,而是制造消费品的“母机”和“大脑”。参展商提供的不仅是硬件设备,更是搭载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孪生”系统。客户购买设备,即可获得一个可实时监控、数据分析、预测性维护和远程优化的“数字资产”。
沧州中拓冷弯成型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连星表示:“我们现在销售的不再是单一的机器,而是从卖设备转向卖服务,从单点突破走向生态共赢,以‘跨境电商集采中心 + 数字赋能服务’为核心,构建冷弯设备跨境出海的全生态解决方案,创造更大的价值。”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出口产品不断向新向优,机电产品出口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超过六成。其中,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
向绿而兴
在本届广交会上,“绿色”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潮流趋势。它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环保产品展区,而是广泛体现在各类产品之中。绿色、低碳、循环已从可选项转变为进入国际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的必要条件。
终端产品的全面“绿色化”令人瞩目。走进家电展区,许多家电都贴有醒目的能效标识。在照明展区,LED技术成为主流,智能照明系统通过“按需照明”进一步提升了节能效果。
“这款自清洁太阳能路灯,能在多尘地区自动除尘,发电效率提高30%以上!”山东烟台旭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正向一位中东采购商介绍产品。
该公司外贸经理初海蛟介绍,公司的太阳能板采用弱光发电技术,即使在连续阴雨天气下,灯具也能正常使用,产品深受东南亚国家客户的喜爱。此外,针对中东国家的风沙问题,公司还设计了太阳能板自动清洁系统,通过这项专利技术可及时清理风沙,避免使用几个月后出现效率下降、发电不足的情况。
“向绿而兴”的理念正从终端产品延伸至整个供应链体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系统地展示其绿色成果,涵盖清洁能源驱动的“绿色工厂”、通过工艺减碳的“绿色生产”以及构建回收体系的“绿色物流”。参展企业认识到,单一产品的环保优势有限,只有建立从原料采购到报废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才能构建持续的竞争力。
据悉,本届广交会共吸引305家新能源参展企业,较上一届增加3%,参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占38.4%。各类企业在现场展示绿色低碳产品108.3万件。
正在举行的第138届广交会,从“新”“智”“绿”三个维度,展现出中国外贸的结构性优化。这三重动力相互交织,共同铸就了以“新质生产力”为特征的竞争力——体现在更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型产品的涌现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成为中国外贸稳健发展的坚实保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三个维度看外贸结构之变
郑重声明:信查查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