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萌
近期,宇树科技在A股首次公开募股(IPO)有了新动态——已完成首期上市辅导工作。今年在A股排队等待IPO的企业中,有不少是来自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独角兽企业。
在全国都聚焦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时代大背景下,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潜力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资本布局的重点领域。作为新兴产业中的佼佼者,独角兽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壁垒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获得资本的青睐,大多数企业现金流充足、资金储备丰富。不过,值得思考的是,这些表面上“不缺钱”的独角兽企业,为何纷纷涌入资本市场?这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融资需求,更是对长期战略布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深入考量。
从独角兽企业自身来看,借助资本市场的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工具,更有助于企业实现全方位的跨越式发展。
独角兽企业具有技术投入大、不确定性强、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对长期资金的需求十分迫切。除了首次IPO之外,企业还可以凭借上市的身份,通过增发、发债、配股等再融资手段灵活获取资金,以满足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拓展整个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企业也能够通过并购重组迅速进入新市场,弥补技术短板或整合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快实现外延式增长;企业还可以有效利用股权激励等工具,绑定核心骨干,持续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总之,借助资本市场这个平台,独角兽企业能够在战略眼光、资源优势、公司治理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此外,独角兽企业上市后,其价值评估体系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由少数投资机构议价的“私募定价”模式,转变为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公开定价”机制。上市公司的股价由投资者在市场上博弈决定,这种定价更具公信力、透明度和流动性。在支持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中,一家具有高成长特性的创新企业,往往能被更准确地识别并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这可以显著提升独角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使其在技术更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对于投资人来说,独角兽企业上市是完成资本循环、实现价值变现的关键环节。它不仅为早期的风险资本提供了畅通的退出渠道,完成“投资—退出—再投资”的商业闭环,还能为企业引入更多元化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更稳定的长期资金,实现从风险投资到公众投资的过渡,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在资本市场方面,证券监管部门在科创企业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制度供给,大大增强了独角兽企业的上市动力。这一政策导向也产生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一方面,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企业上市,有助于优化市场结构,增强市场活力,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具有“硬科技”属性的优质投资标的,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拓宽了投资范围。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引导优质独角兽企业上市,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市场行为,成为国家增强科技创新实力、保障产业链安全的重要布局。当前,国际竞争主要集中在科技主导权的争夺上。资本市场通过深化改革,系统地培育并壮大一批专注于“硬科技”、处于新兴产业关键环节的独角兽企业,正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对于国家发展而言,这既是提前谋划,通过加强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来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也是高瞻远瞩,通过培育未来的科技领军企业来抢占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更重要的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摆在了突出位置。这一重大部署深刻表明了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在这一宏伟蓝图的引领下,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枢纽,资本市场凭借其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将持续为独角兽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创新资本;专注于“硬科技”的独角兽企业,则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创新突破,成为践行科技自立自强的先锋力量,将资本的赋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二者相互促进,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